?
行業動態

政策組合拳點燃商用車市場,國四淘汰與新能源轉型并進

發布日期:2025-06-26 來源:本站

2025年上半年,中國商用車行業迎來密集政策紅利。從國四淘汰加碼到新能源轉型提速,從補貼擴圍到國際布局深化,一系列政策組合拳正重塑行業發展格局,為商用車市場注入強勁動能。

國四淘汰加碼,十萬輛級市場空間釋放

今年商用車政策最顯著的變化,是國四排放標準營運貨車正式納入報廢更新補貼范圍。3月18日,交通運輸部、國家發改委、財政部聯合發布《關于實施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的通知》,首次將保有量可觀的天然氣車、甲醇車等清潔能源車型也納入補貼范疇。這一政策調整遠超市場預期——年初國務院政策吹風會上剛釋放信號,不到三個月即落地實施。

圖片1.png

據行業測算,僅此一項政策就有望釋放超過10萬輛國四及以下老舊貨車的更新需求。全國國四重卡保有量約120萬輛,且主要集中在2014-2017年銷售,已進入6-9年的自然置換周期。補貼力度也頗具吸引力:報廢國三及以下車輛并換購新車,平均單車補貼達8萬元;無報廢僅換新補3.5萬元;僅報廢老舊車補3萬元。政策傳導已初顯效果,一線經銷商反饋,咨詢報廢流程和補貼的卡友明顯增多。

新能源轉型提速,技術路線多元化發展

在“雙碳”目標推動下,新能源商用車迎來爆發式增長。數據顯示,2025年前兩月新能源商用車銷量達7.9萬輛,同比激增51%,滲透率提升至17%。政策端同步發力,新能源公交車更新補貼從6萬元/輛提高至8萬元/輛,浙江等地更提出2027年主城區公交車電動化率達95%的目標。

技術路線呈現多元化格局:

純電路線:廣汽領程等企業加速布局超充網絡,與華為合作投建超充站,瞄準干線物流電動化;

氫能路線:山西推進氫能公交示范線路建設,依托資源稟賦布局氫能航空裝備新賽道;

甲醇路線:延續省級甲醇汽車消費補貼,完善加注體系建設。

商用車企業角色也在轉變——從單純賣車轉向提供“生產+服務”的解決方案運營商。如廣汽領程定位升級為“新能源商用車生態綜合服務商”,五菱推出具備對外放電、魔方空間等功能的之光EV,支持移動咖啡車、快遞配送等多場景改裝。

圖片2.png

政策組合拳,全方位推動行業升級

除核心的淘汰更新政策外,多項配套措施協同發力:

駕齡限制放寬:大中型客貨車準駕年齡上限從60歲延長至63歲,緩解物流行業司機短缺困境;

規范管理升級:7月1日起實施的《貨車類道路機動車輛產品上裝委托加裝管理實施細則》,強化平板、倉柵等四類貨車生產質量管控;

國際布局深化:前兩月商用車出口14.5萬輛,同比增長6.9%。中汽中心推動標準國際化,助力企業從“被動應對風險”向“主動塑造全球規則”升級。

政策設計更注重系統性,如山西構建“更新淘汰-消費補貼-基建配套”閉環:淘汰國四柴油車的同時,延續甲醇汽車補貼,加快充電樁建設并引導下調服務費。

落地挑戰猶存,破局需協同發力

盡管政策利好明顯,但執行中仍面臨多重挑戰:

成本壓力:即便享受數萬元補貼,個體司機購買三四十萬的新車仍感吃力;

運營環境制約:貨運市場持續低迷、運價內卷,削弱車主換車動力;

地方執行差異:各地財政狀況不一,配套細則和補貼發放效率參差不齊;

國際風險上升:單邊主義、保護主義加劇,關稅壁壘威脅出口競爭力。

圖片3.png

破解這些難題需構建三重保障機制:提升產業鏈韌性應對國際風險;建立運價監測調控機制穩定收益預期;簡化報廢和補貼申領流程。如東莞、浙江等地的差別化補貼模式,已為全國提供可借鑒經驗。

國四淘汰與新能源轉型的“雙引擎”已全面啟動,政策組合拳正重塑商用車市場格局。隨著國四淘汰釋放超十萬輛更新需求,新能源滲透率向30%邁進,下半年商用車市場有望在政策力與市場力的共振中迎來結構性回暖。這場變革已不僅是車輛的更新迭代,更是中國商用車從規模競爭向綠色智能價值鏈躍遷的關鍵一躍——政策點燃的“第二把火”,將照亮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。


頂部
主站蜘蛛池模板: 额尔古纳市| 广丰县| 萍乡市| 怀集县| 肥乡县| 水富县| 花莲市| 资兴市| 敦煌市| 黔西| 彰武县| 孝昌县| 札达县| 行唐县| 康平县| 安庆市| 临安市| 绥芬河市| 神农架林区| 宁远县| 襄樊市| 嵊泗县| 丰台区| 宜君县| 临清市| 获嘉县| 民权县| 巴彦淖尔市| 乌海市| 东方市| 安乡县| 聂拉木县| 平武县| 玉门市| 义乌市| 建始县| 江达县| 财经| 宜春市| 襄樊市| 都江堰市|